首先说猪回肠炎的症状。一般的回肠炎,都是发生在保育猪阶段,两三个月的猪发病比较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拉稀一般是糊状的,颜色一般是水泥样或者沥青样,反正就是颜色比较深。有时候拉的稀粪里面带有血液、肠粘膜组织。比较小的猪,也可能是拉灰色,这个时候不太好判断了。另外,回肠炎的猪,拉的粪便一般有恶臭。
猪回肠炎的诊断需考虑腹泻、腹痛、水样便、呕吐、发热等症状。
猪回肠炎是由回肠末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电解质失衡。这些病原体产生毒素或直接侵袭肠黏膜,使水分和电解质通过受损的肠壁登录肠腔,引发腹泻。腹泻通常发生在小肠末端,但可能涉及整个消化道。
当回肠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增加蠕动频率和强度以试图排出病原体和损伤组织,这会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感。腹痛一般集中在肚脐周围或下腹部,可能是阵发性的。
由于回肠的功能紊乱,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进而出现水样便的情况。水样便多为黄色或黄绿色,可能伴有轻微腥味,且排便次数增多。
回肠炎会引起胃肠痉挛和恶心反射,这是身体为了防止进一步摄入可能导致胃部不适的食物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不久,严重者可伴随胆汁或血液。
回肠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在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抵抗外来入侵者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导致发热。发热通常是在午后开始上升,可能伴有出汗不畅或头痛等症状。
猪回肠炎的潜伏期为2周~3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急性型:较为罕见,多发于4月龄~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俄然逝世;后期转为黄色稀粪。
(2) 慢性型:较为多见,多发于6周龄~12周龄的成长猪,10%~15%的猪只呈现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病猪精神沉郁或昏睡;呈现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安排碎片;病猪消瘦、被毛粗刚、弓背折腰,有的站立不稳,成长发育不良;病程长者可呈现皮肤苍白;假如没有继发感染,有些病例在4周~6周可恢复。
(3)亚临床型: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显着的临床表现,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导致人们的留意;成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显着降低。
剖检可见回肠粘膜增生性病变,在小肠的结尾50厘米处和结肠的前三分之一处的肠粘膜增厚,有的像脑回,有的全部肠壁变厚、变硬,像一条橡胶管,有的还可见溃疡,肠粘膜外表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峻的可见坏死性肠炎。
既然是细菌病,那就需要杀菌,而杀灭细胞内劳森菌比较好的选择是:泰妙菌素,最好配合硫酸粘菌素一起使用。
猪回肠炎发病后,要及时对发病猪进行隔离治疗,没有发病的猪最好也用上泰妙菌素+多西环素,进行大群预防。还有就是要及时清理粪便,做好严格消毒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执业兽医网